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七卷:鲁迅教育思想研究 和平之桥

始于“修身”,终于“平天下”

字体:16+-

池田

谢谢您提纲挈领的清晰说明。您从少年时代到现在,仍在内心铭记孙文先生为了人民、为了祖国而不断燃起革命之火的呐喊,我深受感动。

表面上看,“三民主义”与来自欧美的德谟克拉西(民主主义)密切相关。但孙文先生的本意却不是简单地引进或移植外国的政治思想。与此相反,孙文先生认为只有从中国丰富的精神风土中才能找到“三民主义”的真正源泉。事实上,孙文先生的“三民主义”演讲追求以民为本的新的社会体制,整篇都被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的高尚的理想主义与和平主义思想的烙印。

在辛亥革命期间,从皇帝退位至民国建立,是一场不流血的过渡。孙文先生认为,之所以能够实现“不流血的过渡,原因在于中国人爱好和平。爱好和平是中国人的一大品德。世界最爱好和平的当属中国人”;他还断言,“中国人数千年爱好和平,全乃天性使然”。[9]

作为“中国人具有爱好和平天性”的例子,孙文先生介绍了古往今来中国人所继承的孟子的话。那是孟子回答战国时期梁惠王之子襄王“究竟谁能统一天下”(“孰能一之”)的问题时所做的回答。孟子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今天下牧民之君,诚能行此仁政,民皆延颈望欲归之,如水就下,沛然而来,谁能止之。”[10]这鲜明地表达了儒教思想的核心——仁爱思想与德治主义。

继而,孙文先生还就修己治国的主题,谈到了儒教原理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就曾提出:“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11]孙文先生在此基础上阐发说:“人之发展自内而外。只有从一人之内部开始,才可发展至‘平天下’”。我年轻时读《孙文传》,就对阐述这一原理之处感铭至深,当时还写了读书笔记。以一人之内部变革为起点,以实现社会安定,构筑世界和平——“革命之父”这一基于中国传统思想的信念,与我们佛法者所追求的“人间革命”的思想是有深深的共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