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七卷:鲁迅教育思想研究 和平之桥

佛教的环境思想——“依正不二”“一念三千”

字体:16+-

池田

您再次通过经典谈到了“天人合一”的概念。

我以前曾说过,创价学会第一任会长牧口常三郎出版了论述人与环境的深刻关系的大著《人生地理学》。

在地理学研究中,牧口会长的问题意识是这样的:把握“地与人如何相涉”之事实,方可解决如何观察周围各要素之问题。[46]这里将自然与人这两者相互影响的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了前提。

这部作品是牧口会长接触日莲佛法之前写的,但在思想上却是相通的。日莲大圣人说:“依正不二,身土不二。”[47]“正报”与“身”是经营生命活动的主体或人,而“依报”与“土”则是其身所依赖的环境和土壤,两者并非别物,而是一体不二。日莲大圣人还说:“众生有所用心,则土亦有所用心;心清则土清。”[48]因此佛法不是把人与外界割裂开来考虑问题,而是促使人积极构建良好的环境世界。可以说,这与“天人合一”的儒教思想也是息息相通的。

日莲大圣人灵活地运用天台大师基于《法华经》所提出的“一念三千”法门。一念三千的法理是说,众生的生命(一念)容纳或具足三千诸法(即现象世界之一切),这个三千诸法也包括了“国土”(即众生所住之环境)的含义。这是一个明确阐释有情(人类等有感情意识者)与非情(即没有意识与感情的草木国土)关系的法理。所谓“佛界”包括了有情和非情的生命。天台宗的中兴之祖妙乐也说:“法身应普遍,何需隔无情。”[49]意思是佛之生命(法身)应不止于有情,还应推广至无情。众生(有情)和草木国土(非情)虽然显现为两种现象,但是其根源和基础却是不可分的,我坚信,这种共生的思想对于今后推进可持续发展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在现代社会,人们经常忘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肆无忌惮地开发自然,从而导致了异常气象和温室效应。现在已是将共生的思想提升到时代精神的高度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