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七卷:鲁迅教育思想研究 和平之桥

5 培育世界公民

字体:16+-

胸怀智慧、勇气与慈悲的“地球民族主义者”

池田

我非常赞成用文化和教育搭建“和平之桥”,这正是我们对话的主题。我将竭尽全力使这座桥更加牢固。

如果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历史,可以说当今世界的大潮流是在和平与共生的道路上前进。为了使这一潮流加速,我们应将人类的智慧集结起来。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使各国与外国的交流都更为容易。但重要的是,要使共存共荣的思想在这一基础上生根,就必须培养青年具有“一个世界”的认识,也就是说,培养世界公民是人类应该追求的目标。

我之前也提到,创价学会第一任会长牧口常三郎在一百多年前民族主义兴盛的时代就在《人生地理学》中强调说,人们应当有“乡土民”“国民”“世界民”的多重自觉。[58]我的恩师、第二任会长户田城圣也大声疾呼:“我的思想是地球民族主义!”[59]他说此话,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东西冷战正趋于激化的1952年,至今已有六十年了。在那个人们还拘泥于国家、民族、宗教、意识形态差异的时代,他从人类的立场出发,认为人应该具有成为人人所生活的地球上的世界公民的自觉,这才是创造和平的关键。

1996年我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演讲时,列举了世界公民的三大要素:第一,深刻认识生命之相关性的“智慧之人”;第二,并非恐惧和拒绝人种、民族和文化的差异,而是尊重和理解这种差异并将其作为成长资粮的“勇敢之人”;第三,无论远近,对在任何地方受苦之人都抱以同情与协助之心的“慈悲之人”。[60]我认为,人类应在相互关联、互受恩惠的价值观的基础上追求与他者的和谐。

那么,以这一点为前提,应以怎样的教育培养世界公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