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七卷:鲁迅教育思想研究 和平之桥

第十一章 人民教师的光辉榜样

字体:16+-

“青年的吸铁石”——许广平曾经这样来形容鲁迅。这是多么形象,多么真切!鲁迅上课的时候,吸引了大批青年去听讲,有国文系的,也有别的系的;课室里坐不下,就坐在窗台上和过道里。下课以后在教员休息室里,鲁迅的周围又有一群青年学生,问这问那。鲁迅走到哪里,哪里就有青年跟着他。无论是在北京的“老虎尾巴”,还是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抑或是在广州中山大学的钟楼上,都有许多青年千方百计去接近他,希望从他那里多少得到点雨露。据不完全统计,鲁迅一生曾经接待过来访的青年500多人,给国内外友人(其中大多是青年)的回信共5 600多封。鲁迅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这是因为他把教育和培养青年作为己任,把扶植弱小、抗御豪强作为自己的天职。他是青年的良师和益友,是教育工作者的光辉榜样。

我们从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中可以学到什么呢?

一、学习他献身教育事业的泥土精神

鲁迅的第一个社会职业就是教师。他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其中直接在学校教书的时间是10年;教过的学校共13所;教过的课程有化学、生理学、小说史、文学史、文艺论等;他还担任过学校的各种职务:中学和师范学校的监学(教务主任)、监督(校长)、大学的讲师、教授、系主任以及教务主任等。1927年定居上海以后,虽然没有再去学校里任课,但是他仍然十分关心教育工作,时时注意学校的动态。他两次探亲回到北京,都应青年学生的邀请到他任教过的学校和其他学校演讲。他还写作了许多论述儿童教育的杂文,以及支持革命学生运动的杂文。鲁迅这样关心教育事业不是偶然的,因为他把教育工作当作革命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年青一代的身上,希望他们将来都成为革命的战士和闯将。1924年年初,鲁迅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上演讲,题目叫《未有天才之前》,他说,要有天才,就要有使天才得到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333]鲁迅希望青年都成为未来的花朵,而自己则甘愿做培植花朵的泥土。这种泥土精神不正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宝贵的品质吗?教育工作者可能自己成为天才,但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千万个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