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的认识来自自己脚下
池田
为使我们的对话更好地展开,同时也为方便读者,我想我们还是先相互做一下自我介绍,并聊一聊我们此前的人生道路吧。
我1928年1月2日出生在东京大田区一个临海街区,我家自江户时代起就经营海苔作坊。我至今不能忘记儿时的情景,那时我常在充满着潮水气息的沙滩上玩耍,也常早起把手浸在冰冷的海水中帮父母去捞海苔。所谓乡土,不但是个充满回忆的地方,更是养育了一个人的母亲般的环境。创价学会的第一任会长牧口常三郎是一位地理学大家[5],他在综论人、社会与地理三者关系的《人生地理学》(1903年出版)中说,“吾人以乡土为产褥而生而育”[6],指出了乡土对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他还把乡土作为观察和理解世界地理的基点而予以高度重视。在这本书的绪论中,牧口先生这样说道:“毋忘有一根本之观察方面,此者无他,各自乡里是也。”可见他主张在“世界”之前有“国”,而“国”之前则有“乡里”衣食住之营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获得“为一乡民,方为一国民、一世界民”的自觉,才会懂得“正当而切实的立脚点”[7]。从自己的脚下开始认识社会——这一方法指向“并非支离破碎地教授和注入知识,而是令学生以自己之力体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授以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8],这一主题与重视当地社会的牧口先生的教育方法是相通的。
顾先生的故里是江苏省江阴市,江阴北面长江,南临太湖,自古以来即一大要冲,是一方镌刻着悠久历史的土地。现在更是高楼林立,发展也非常迅速。长江极为壮阔,牧口先生虽未有机会造访贵国,但他记下了对长江的深深憧憬,说那是“规模狭小之岛国人,几不可想象之处”[9]。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回想起曾任职的江南地方时这样咏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0]“江南好”,这句话直截了当,浓缩了诗人的感动。我在1975年4月第三次访华时,中方安排我们乘船自上海的黄浦江驶到长江。被滔滔江水摇着,我在船上与当时中日友好协会秘书长孙平化和上海市的有关人士展望中国的未来。1978年9月,我第四次访华时,还访问了天下名湖——太湖,在船上看到了金光闪耀般的风景。吟咏起白居易的诗,我就不能不想起那山清水秀的绝景。《徐霞客游记》的作者、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非常有名[11],他也是您的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