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七卷:鲁迅教育思想研究 和平之桥

母亲重身教

字体:16+-

我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祖父是一家茶叶店的伙计,父亲是中学教师。父亲长年在外省市教书,母亲遵循古训在家侍奉公婆,父母长期分居两地。在我八岁的时候,父亲就在外面与另外的女子结婚,从此我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克服物质上的贫困,抚平心理上的创伤,抚育我长大成人,极不容易。

我母亲对我的教育是至深至切的。我母亲名周淑贞,是江阴大族周家的女儿,民国初期初开女禁,因而她读过几年小学,能够读书读报。父亲离我们而去以后,她一个人挑起了一家的重担,侍奉公婆至天年。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我祖父瘫痪在床约三年,就是这位被儿子抛弃的儿媳妇端屎端尿,服侍送终,极尽孝道。

我家没有房产,老家只有薄田三亩,由我的堂兄代耕,生活全靠祖父战前的少量积蓄和亲友的接济。但是家里一直供养我读书,希望我长大成才。

母亲总是对我说:“你要争口气,将来一定要超过你父亲。”其实我父亲也就是一名中学教师,但是在她眼里似乎已了不起了。

我们住在江阴城里,租人家的房子。周围都是比我们富裕的家庭,即所谓大户人家。处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被人家看不起,但我母亲不卑不亢,处理各种事情很得体,受到邻居的好评和尊敬。她从小教育我这种不卑不亢的精神,对富贵的人不低声下气,对贫穷的人富于同情,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自己做,不轻易求人,从而养成我自力更生的精神,就像禅语中说的:“但向己求,莫从他觅。”我从不会阿谀附势,乞求别人。

她教育我一粟一米来之不易,饭粒掉在地上都要把它捡起来,从而养成了我生活简朴节约的习惯。她常常为别人着想,特别为贫苦大众着想,例如叮嘱我千万不要把玻璃碎片掉在路上,以免赤足的农民割破脚皮,使我养成一种对农民的同情。她时时刻刻教导我要做一个正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