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我在附中工作的最大收获是,我把学到的书本上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联系起来,这使我对教育理论的理解更深了,特别是使我体会到两句话的真谛,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两句话成为我一生的教育信条。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在一个学生身上领悟得比较透彻。1958年秋天,全国轰轰烈烈地大炼钢铁,学校也不例外。我所在的中学里,操场上小平炉林立,师生们彻夜奋战,欲夺取“大跃进”的胜利。一天清晨,我忽然发现在会议室里睡着一位女学生。第一天我没有在意,以为她炼钢炼得太晚了,无法回家。可是一连几天这个女孩子都没有回家,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问她为什么不回家,她回答说不愿意回家。再三劝说,她都不愿意回家。经过调查了解,我才知道她是一位领导同志的孩子,生于革命战争的艰苦年代,出生后就被寄养在老百姓家里,1949年后才被接回家,因此与父母在思想感情上有一些距离。再加上母亲要求过严,据说姥姥还有点重男轻女的思想,对待她与对待她的哥哥不一样,孩子觉得缺乏家庭温暖,因此拒绝回家。对她再三进行劝说工作都无效,我只好把她安排在学生宿舍里。之后我曾多次和她母亲联系,劝她多给孩子一些温暖,有了感情才能对她提出要求。但是,她的父母却觉得学校对她的要求不严,因而使她的思想不稳定,学习成绩欠佳。我们在教育思想上发生了分歧。
这时我就想到马卡连柯[51]的一句话:“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要求学生。”对学生的爱,首先在于尊重他、相信他,满足他的合理要求也是对他的尊重和信任。只有在这种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才能互相理解,互相敬爱,达到教育的目的。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我是从许多学生的学习中看到这一点的。我发现有些学生喜欢数学,有些学生喜爱语文;凡是他们喜爱的课程学得就很好,不喜欢就学得不好,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想学它。有些学生喜爱某门课程,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对课程本身有什么了解、有什么兴趣,而是由于老师讲得好,引起了他的兴趣;还有些学生对某门课感到不喜欢,并非因为对该门课的厌恶,而是因为对任课老师不满,换了一位老师,学生的兴趣又能被调动起来。总之,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