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七卷:鲁迅教育思想研究 和平之桥

二、在绍兴府中学堂

字体:16+-

1910年暑假,鲁迅回到绍兴,应绍兴府中学堂(简称府中)之聘,教“天物之学”。[17]“天物之学”,即生物学。当年9月、10月间(农历八月),陈子英接任绍兴府中学堂监督。经他推荐,鲁迅担任该校监学,兼博物课教员。当时的府中,学制5年,博物课分5门课程,每年开设一门。鲁迅任博物课教员,教两门课程:三年级的植物学,四年级的生理卫生,每周各两小时。[18]

据当时绍兴府中学堂的学生宋崇厚回忆:1910年秋,鲁迅30岁,他留短发,没有像一般人拖在脑后的辫子。走起路来挺胸、直腰,很有精神;他的步子走得比较快,而且习惯于走在路中央;他的风度,同那些弯腰曲背,行走缓慢的教经学、修身的先生大不一样;在他身上好像有一股使不尽的力量。[19]

鲁迅讲课,态度从容,语言精练而风趣,条理清楚。他上课从不照本宣科,总是从容地讲述他自编的讲义,有时用图表,有时联系到自己的亲身经历,使学生听了感到特别亲切、通俗、易懂。此外,鲁迅还常常指导学生听课和学习的方法,他要求学生上课时专心听讲,课后对照讲义认真复习,不懂的要及时弄清楚,这样才能有学习效果。

鲁迅讲授生理卫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使学生心领神会,几十年不忘记。当时的学生之一,后曾任浙江农业大学教授的吴耕民同志对本书作者回忆道:“有一次上生理卫生课,讲到口腔,除讲口腔的构造外,在黑板上写了‘细嚼缓咽’‘狼吞虎咽’8个字。他说,古人云,病从口入,意谓吃东西要当心,要有技术。口腔是吃东西的第一关,吃饭时要细嚼缓咽。所谓‘细嚼’,是要善于利用牙齿。齿共有32个,有门齿、犬齿、臼齿三种。门齿扁而宽,正如刀,利于切断;犬齿尖锐,正如叉,利于吃肉;至于臼齿,宽厚而上面凹陷,正如一具磨或捣臼,利于把饭或馒头等物捣成浆状。三者分工合作,对食物进行物理的加工。所谓‘缓咽’,就是食物进口后,须有一定时间加工,不可急于咽下。‘狼吞虎咽’正与‘细嚼缓咽’相反,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胃病,因为我们平常以米或面粉为主食,饭或馒头等进口后,除用齿嚼碎的物理作用外,还要通过口中的唾液内含的淀粉消化酶,和米麦的淀粉质拌和后,才能使淀粉转化为糖,入胃易于消化吸收。你们吃饭时愈细嚼愈觉其味变甜,就是淀粉转化为糖的证明。更如制甜酒酿须加白药(内含淀粉酶),制米糖须米饭加曲,道理都相同。经这样讲解后,我们十五六岁的小孩,都心领神会,印在脑中,至今也没有忘记。其后学期考时就有一个题目——吃饭细嚼缓咽有何利益?大家凭记忆,执笔直书,洋洋一大篇,都得到好成绩,考后皆大欢喜!”[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