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7月11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学院(现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学院(现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学院(现并入西南大学)6所学校举办高等学校干部进修班,分别培训华北、华东、东北、西北、中南、西南地区高等学校的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我校积极筹备,第一任培训班的主任由当时的党委书记聂菊荪兼任,冒海天同志任副主任。当年10月即开班。第一期学员25名,第二至第五期每期学员都超过100人。教师是由教育系、心理系的老教授担任,并聘请了校外著名的大学校长、教育部各司局的领导为兼职教师。我曾在这个班上讲过比较高等教育这门课。
1984年我任北师大副校长,接任了这个培训班的主任。但这个时候高等学校干部培训工作逐渐出现低潮。原因主要是:首先,高等学校已经修复了“**”造成的创伤,学校秩序走上正轨,干部配备已经整齐,要求学习教育理论的愿望已经减弱;其次,现职干部已经接受过一次轮训;最后,学校工作繁忙,不可能长期脱产学习,一部分干部还顾虑到学习期间自己的岗位可能被别人顶替,因而不愿意出来学习。因此,高等学校干部培训班越办人数越少、时间越短、层次越低。第一期学习期限为一年,来学习的有不少是大学的校级领导干部,例如曾任北京市教委主任的耿学超同志就是第一期学员。从第二期开始,学习期限缩短到半年,到1984年以后,学习期限缩短到3个月,参加学习的除系处级干部外,还有一般干部。我感到这样下去难以为继。但是教育部对教育干部的培训是很重视的,不仅这6所学校的高等学校干部培训班属教育部和学校双重领导,而且教育部拨专款盖建培训大楼。我校的大楼于1986年完工并交付使用。同时教育部也不断委托我们办一些短训班,如人事干部培训班、外事工作干部培训班、后勤干部培训班等,但时间都很短,长则1个月,短则个把星期。长此以往,培训班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当时认识到,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国外早有这个专业。我国过去不重视教育管理的研究、管理干部的教育,无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教育行政人员,都没有受过教育管理理论的教育和培训,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时有发生。应该让我国教育行政干部都受到教育管理理论的训练,具有现代管理的能力。因此我认为,要把教育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不能只是培训班的形式。为此我建议将我校的高等学校干部培训班改建成教育管理学院。首先是加强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同时把高等学校的干部培训扩大到基础教育,不仅只是高等教育,对教育行政干部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我的建议得到以王梓坤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的支持,并得到教育部批准。于是我国第一个教育管理学院于1985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诞生。不久华东师范大学也成立了教育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