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教育部师范司要为新恢复的中等师范教育编写教育学、心理学教材。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北师大教育系和心理学系头上,心理学方面请心理学系系主任彭飞同志挂帅,教育学方面本来应该由教育学教研室的同志承担。但是,当时几位同志都不愿承担此任务,似乎觉得中等师范教育学是小儿科的东西,不值得搞。没有办法,我作为教育系系主任,只好自己承担起来。当时我找了靳希斌、赵敏成两位老师,成立了一个编写小组。虽然只是中等师范学校用的教育学教材,但我们认为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它将影响几百万名小学教师。而且这是“**”以后的第一本中师教育学教材,一定要把它编好。为了编好这本书,我们从调查研究着手,走访了北京的中师教育学的老师,又到全国调查,先到成都、重庆,经三峡到武汉、长沙,又到杭州、上海,走访了10多所中师,在这几个城市召开了老师的座谈会,收集了中师教育学老师和小学老师的意见。当时我们又参考了国内外教育学的教材,终于在1981年完成编写,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此书一直用到20世纪90年代初,印刷10多次,印数上百万。这本书虽然没有摆脱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没有打破原来的体系,但是和旧版的教育学相比,还是有几个重要的创新。
1982年6月讨论中等师范教育学,前排左二为顾明远先生,左三为黄济先生
1981年版中等师范学校专用的《教育学》(左)和1987年版的《中学实用教育学》(右)
第一,关于教育发展的分期,我们既根据社会发展的五种形态来划分,又重视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因此,我们把教育发展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其中又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分析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为这两个社会的教育基本上是一个类型,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教育具有等级性;现代教育。在论述教育发展的历史时,我们强调了生产力的发展及我国四大发明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例如纸的生产、活字印刷的发明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这在过去的教材中是没有提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