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简称《纲要》)第一次提出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问题。《纲要》是这样提的:“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政策本意是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要到21世纪中期才实现教育现代化,但许多地方已经迫不及待地提出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是在珠江三角洲发动起来,华南师大冯增俊教授在广东中山、顺德、江门搞了一系列教育现代化的研讨会、座谈会,还出版了当地各个市县教育现代化的专辑。紧接着江苏省举办了教育现代化专家论证会,上海市举办了一流城市一流教育专家论证会。这些会议我都参加了。教育现代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那里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普及了,进一步怎么办?是停步不前呢,还是进一步发展?江苏的同志就提出这个问题,认为应该提出新的目标,因此提出率先或者提前实现教育现代化。这是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要求的。因为我国地域广阔,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应该率先进入现代化,这样全国才能在21世纪中期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
但是,什么是教育现代化?大家并不太清楚。为了弄清什么是教育现代化,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现代化。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在西方就出现过一种“现代化理论”,企图论证西方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和合理性,并为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依据。这种理论认为,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是一致的,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现代化,唯一的途径就是西方化和照搬西方的模式,只有靠西方文明的传播,靠输入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因素才有可能。这种现代化理论早在60年代末就遭到许多学者的批判。这种理论代表了西方中心主义的观点。事实上,世界文明并非以西方文明为中心,西方文明只是人类众多文明中的一种,而且“现代化理论”并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真正的发展,因此需要对现代化进行重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