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变化[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今天已是整整20年。如果有人要问,20年来教育科学研究的成绩是什么,可能谁也说不周全。但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就是再大的成就也莫过于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变化。这种思想解放,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科学研究的热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于是在教育科学领域中呈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可以说,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从来没有过这么多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参加到教育科研队伍中来,也从来没有这么多科研成果问世。这20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热情奔放的20年,也是反思探索的20年。
从“读书无用”到“科教兴国”
回想20年前,不仅教育事业被破坏殆尽,而且最可怕的是搞乱了人们的思想,那种认为世界是没有知识的人所创造的,“知识分子是精神贵族、是吸血鬼”,“大学就是大家都来学”等奇谈怪论广为流行,“读书无用”成为一种时尚。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同时提出,要恢复高等学校入学考试。这项措施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教育价值观。人们纷纷重新拿起书本,“读书无用论”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以后,邓小平同志又提出干部要“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再一次激发了青年学习的热情。
我国社会的进一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使人们认识到知识和人才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性,是立国之本。中国的穷,不在于资源的贫乏,而在于知识的贫困,人才的缺乏。中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五大进而把“科教兴国”定为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