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海派历史教学透析

二、海景:海派考试之特点谈

字体:16+-

上海的高考命题风格通常被概括为“大跨度、小切口、轻灵多变”。对此,20世纪90年代上海高考命题的主要主持者聂幼犁先生曾经作过比较详细的解说:

在高考目标中,“知识点”逐年减少,至今(2005年)已经比《教学大纲》压缩了近一半;命题时,又尽可能将“题眼”放在目录、大事年表(基本知识)和每一章开篇的概述(基本脉络)这些教、学、考等方面都能看得见和取得共识的“知识点”上,这对减轻学生记忆负担、解放思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所有的考查目标(包括史实、观点和方法,特别是观点和方法)都突出了学以致用的特征,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中又有一半以上必须运用应当掌握的技能、观点和方法来解题,而与教科书中具体的史实知识关系不大,有的几乎没有关系。这就是所谓“海派”风格的基本点。

当然,这样的风格的形成当然并非一日之功,“背多分”也不是一次考试就能打倒的。它是上海的几代命题者流下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汗水,经历了许多从不讳言的失败与挫折,以十余年之力,朝着既定的方向矢志不移地进行着努力而形成的,并且目标更加清晰,实现的手段也更加明朗。

1990年,上海高考历史卷中出现了这样的一道试题:

根据下列论述,联系有关中外史实,谈谈你对爱国主义的看法。(20分)

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有我们的爱国主义。对于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所谓“爱国主义”,共产党员是必须坚决地反对的。日本共产党人和德国共产党人都是他们国家的战争的失败主义者。……我们的口号是为保护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对于我们,失败主义是罪恶,争取抗日胜利是责无旁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