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海派历史教学透析

三、发展与传承

字体:16+-

问:评上特级教师后,在历史教学方面又有何发展?

答:一个教师工作十年,如果不通过教育科研,勇敢地突破自己,也许一辈子就定型了,不会再有大的进步。1996年,我有幸被评为历史特级教师,觉得压力很大,希望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当时正处于上海第一期课程教材改革时期,这对传统教学观念产生了很大冲击。一句流行的口号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一个明显的观念变化是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特别是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发展,学生信息来源的拓宽,使教师的信息权威受到挑战。有一次,我上拉丁美洲的历史,介绍当地的多种人种,当时即有一个学生大声嚷嚷“还有蓝种人!”我以破坏课堂纪律为名,制止了他。不久,我在《报刊文摘》中看到了这条消息,虽然学生对人种的理解有点偏差,但是我脸红了,既为我的孤陋寡闻,更为我的误解学生。于是,我开始尝试实行“问题教学法”,即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提出问题,让我结合问题组织教学。当时的用意仅仅在于能深入了解学生,以便加强教学的针对性。2000年,随着上海二期课改的全面推出,我和教研组的老师以推进基础型课程中研究性学习为目标,以在现代教学技术的新平台上实施“问题教学法”为切入点,向国家教育部人事司申报规划课题,经批准,确立为2000年“园丁课题”。这个课题于2003年结题,作为课题成果,把100个案例编成《高中历史百问百解》,并获得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虽然由于教科书的改变,影响了此项成果的推广,但是,我觉得我获得了四项突破——首先改变了教与学的依据,其次改变了教科书的功能,再次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凝固不变的角色定位,最后拓宽了历史教学的功能。这项课题改变了我的思维定势,使我“寓理于史,寓情于史”的教学风格在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更加富有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