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范
从词义上讲,“师范”中的“师”意为“教师”“效法”,“范”意为“模子”“榜样”,合起来即为“学习的榜样”;还可以表述为“可以师法的模范”。从其内涵上看,“师范”蕴涵着较多的伦理学色彩。比如我国古代认为,“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者,人之模范也”。在英语中,师范为“normal”,由法文ecloe normale而来。normale源于拉丁文norma,原意为木工的“矩规”“标尺”“图样”“模型”,均指规范的意思。应用于教育上,培养教师的机构即是normal school(师范学校)。
(二)师范教育
在我国,以《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为代表的各种教育工具书,大都把师范教育定义为“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培养和提高基础教育师资的专门教育。包括职前教师培养、初任教师考核试用和在职培训。”
虽然人们把“师范教育”定义为专业的或专门的培养教师的教育,但师范教育的实践并非如此。首先,从形式上看,我国师范教育主要是教师的职前教育。比如我国的师范学校是培养幼儿园、小学教师,师范专科学校主要是培养初中教师,师范大学(学院)主要是培养高中教师。其次,从内容上看,我国的师范教育主要侧重于所教学科的专业教育,对如何当教师主要是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教学实习”等课程,这些课程在整个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重较小。比如师范大学物理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学物理教师,主要进行的是物理知识的传授与物理能力的训练,对如何做物理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就很不够。“教什么”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如何教”的教育对做教师来说也同样是重要的。第三,从办学模式上看,师范教育采用的是独立的办学模式,职前教师的培养都是由中师、师专和师范本科院校进行,学生在入校的时候就被定向为教师,毕业后过去是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分配到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