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教育论

四、行知并重: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社会实验

字体:16+-

如前所言,陶行知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在教育理论上的贡献,更在于他以科学精神、创造精神和拼搏精神,从实验中发现“教育之真理”“发古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行知并重”的人生理想。

(一)南京晓庄师范的生活教育实验

近代以来,虽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激**,中国传统教育开始向现代教育过渡,但因积弊已久,教育与生活、社会与学校相脱节的现象仍很严重。特别是乡村教育,完全是照搬城市教育那一套,严重脱离乡村实际,脱离农民生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26年,陶行知乘中国教育改进社下设乡村教育研究部之机,聘请东南大学乡村教育教授赵叔愚、金陵大学农业教授兼农场主任邵仲香为研究员,共同调查沪宁路沿线优良乡村学校现状,筹办试验乡村师范,谋划乡村教育之改进。

陶行知认为,师范教育是“改造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方法”,并坚定地表示:“我从前曾经为师范教育努力,现在正是为师范教育努力,以后仍继续为师范教育努力。”下决心“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1]。

根据这一思想,陶行知于1926年12月撰写了《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一文,强调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实验性质,指出晓庄的实验“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去开新的生路”。同时,《新教育评论》刊登出陶行知拟定的《中华教育改进社设立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对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培养宗旨、目标、组织管理制度、学习科目、考试办法等,作了明确规定。

1927年3月5日,陶行知用筹集的开办费1万元,常年经费1.2万元,设备费5000元,购买南京神策门外小庄(后由陶行知改名晓庄)田园200亩、荒山10里作为校址和农场。特约燕子矶小学和尧化门小学为第一、第二中心小学,并聘定吕镜楼、杨效春、邵仲春、朱葆初等为指导员(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