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教育论

五、教师教育课程日益综合化

字体:16+-

课程设置在教师教育教学中居于核心位置,直接影响着师资的培养质量。因此,教师教育的课程如何设置,向来为人们所重视。

从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现状来看,其特点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并呈现出高度综合的整体化趋势。其高度综合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不仅文理之间相互渗透,而且文科各学科之间和理科各学科之间也相互渗透。在近代科学高度分化基础上造成的学科之间的绝对分明的界限现在变得越来越模糊。二是科学求助于多学科的合作来解决各种问题。例如社会环境问题,需要人们从人文社会科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科学等多学科多角度地进行综合研究,才能真正解决。科学家们认为,21世纪是不同领域科技创造性融合的时代,各种不同领域发生共鸣和共振现象,随时有可能发生爆炸性的冲击波以及随之而来的综合效果。因此,世界各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在课程设置上,都将众多反映科学、技术、文化等最新成果的内容设置到基础课程中,旨在加强普通基础课的地位。日本的基础课程占总课程的37.7%,德国的基础课程占总课程的33.3%,美国的基础课程占总课程的40%[1]。此外,在教育专业课程上,也加重了比例。据统计,教育理论课占总学时的比例,英国为25%,德国为30%,法国为20%[2]。

中国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三大块: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各课程之间的课时比例大致为,公共基础课程占15%左右,学科专业课程占70%,教育专业课程占10%。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课程相比,可以看出,中国教师教育的基础教育课程比例太小,专业课程比例过大,且专业课程设置单一,内容太专,面太窄,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教育类课程比例偏低,课程少,选择余地小,且内容陈旧,教育实习和实践时数也不够,与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极不适应。因此,未来中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趋势是强化教育课程,即加强三性:加强教育课程的综合性,加强教育课程的开放性,加强教育课程的实践性;优化基础课程,即注重三个结合:核心课程与扩展课程结合,小型化课程与模块化课程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深化专业课程,即坚持三个原则:少而精原则,博而通原则,学而用原则。此外,中国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3+X模式的逐步推行,也需要教师教育的课程朝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综合化、整体化以及人文及科技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素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