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的人文素养概述
(一)教师的人文素养及意义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如自我学习、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社会实践等,将人文文化的优秀成果逐步内化为自身的人格、气质、学识和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精神品质和心理特征。教师人文素养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即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方法。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它”不是什么知识,却是在知识的积淀中提炼出来的。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在语言、文学、哲学、绘画、音乐、雕塑、建筑、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修养的综合。
人文知识必须内化为人文精神,并表现为行为习惯,才能构成相对稳定的品质结构。即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素养。
提高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既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以及创设良好学校文化的需要。
(二)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影响教师人文素养的因素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客观因素主要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及应试教育的束缚;主观因素主要是教师自身疏于学习、知识面狭窄、读书的功利性太强等。因此,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就是教师自身的修炼和努力。
1.加强历史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辨证吸收传统文化
历史与传统文化是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历史与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两一方面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另外,万物的发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人类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教师的思想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