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规划

第四节 观课

字体:16+-

观课又称听课或课堂观察,人们仍然习惯称为“听课”。其实,课堂上发生的教与学现象,仅靠耳朵听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用多种感官去接受与收集信息、体悟课堂。可见,把听课改为“观课”更为贴切。

一、观课的内容

(一)观察教学目标实施与教材处理情况

课程目标与单元目标中虽有规范化要求,但在每堂课的施教中,教师要将其分解细化,要考虑是否在认知、情感、技能和个性发展等方面有所体现,是否将目标贯穿在教学各个环节、整个过程。教材的处理主要看教师是否将教材“改造”成可输出的教学信息。

(二)观察教学结构状况

教学结构主要包括各教学环节安排的有序性、有机性、流畅性;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各环节中的体现;教法与学法的和谐与统一等。

(三)观察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

手段为目的服务,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其优势与弱点,因此教学手段既要多样化又不能过于繁杂,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课,其教学效果不一定最佳。观课中观察教学手段的使用,一是看其如何为教学内容服务,二是看教学手段使用的效率如何。

(四)观察课堂教学状态

教学状态包括教师、学生以及整个课堂师生群体的状态。教师状态包括心理状态和外显性的言行举止。教师的**与成功的愉悦感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恰如其分的言谈举止会使教学信息的“输出”畅通,学生易于接受。

根据上述的观课内容,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在观课时既要听教师讲,也要看学生的学;既要观察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要观察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交流活动。在操作层面上看,观课时主要把握以下两方面。

1.观察教师驾驭教材的个性特点,优化教学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