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教育转型研究

第十五章 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字体:16+-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相继开展的教师教育体系的各项改革中,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非常具有活力的方面。在基础教育发展对优质教师资源需要不断增长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推进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并使之更为切合基础教育对新型教师的需求,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一、教师培养:教师教育改革的关键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整体改革(特别是高校的合并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形成于清末民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到重大改造的师范教育制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沿用了近百年的“师范教育”这个概念逐渐为“教师教育”所取代,话语的变化所反映的是现实变革的巨大需要以及为这种变革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对教师职业属性的重新认识和讨论的开展,教师专业化思想的形成,实行多年的由中等师范学校、师范专科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构成的三级师范教育体系迅速为由师范专科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构成的二级教师教育体系所取代,培养培训单独设立的教师教育体制正逐渐消失,部分高等院校对教师培养方式和模式的自发探索以及由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和社会机构构成的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格局的逐步形成等。所有这些都清楚地表明,我国教师教育制度正处于一百年以来空前的重大变革时期。

从整体上看,教师教育制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面:宏观的教师教育管理体制(包括与教师和教师教育相关的法律、政策以及一系列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由实施教师培养培训的不同机构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教师教育体制,以及教师培养培训的具体实施(内容、过程、方式等)。在这三个层面中,教师培养培训的具体实施是最为关键和基础性的。教师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和教师教育体制实际上都是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外在保障条件而存在和发挥功能的。如国家有关教育和教师教育的方针政策,必须贯穿于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具体实施过程,才有可能真正得到落实;一切相关的标准如果不在教师培养培训的过程中得到体现,标准本身就会失去意义;教师教育体制如果不能确保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这个体制就是无效的。因此,在本质上,不管教师教育制度整体如何改革,向什么方向改革,最终目的是教师质量的提高,是教师培养培训水平的提高。教师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和教师教育体制的改革及其成效体现在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和效能上。这就赋予教师培养培训模式的改革以重要意义。尽管相对于教师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和教师教育体制,教师培养培训过程和模式是较为具体的事物,但它们却直接决定了教师教育整体改革的成效。因此,应当从战略的角度审视教师培养培训领域中的改革(改革的动机、内容、举措和结果等)。只有这样,才能从制度安排上保证为基础教育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优质的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