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教育转型研究

第十九章 霍姆斯小组与美国教师教育改革

字体:16+-

霍姆斯小组(Holmes Group)正式建于1985年,由美国数所研究型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和研究机构的主要领导人组成。霍姆斯小组在美国进行了10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分别在1986、1990和1995年发表了《明日之教师》、《明日之学校:专业发展学校设计之原则》和《明日之教育学院》三个报告,引起美国各界对教师教育的广泛关注。1996年,霍姆斯小组更名为霍姆斯伙伴(Holmes Partnership),继续致力于教师教育改革,但其影响逐渐减小。霍姆斯小组和霍姆斯伙伴的工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专业人士对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政策导向,代表了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

一、霍姆斯小组成立的背景、过程及目标

1983年《国家处在危机中》这一报告指出了美国教师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的学时偏少,教育类课程分量太重,合格教师数量不多,教师总数严重不足等。[1]报告发表后,美国开始了广泛的教育改革,尤其是针对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当时在教育改革中出现了这样一种势头,即一些好的大学纷纷取消了教育学院,以集中力量发展其他的专业学院。霍姆斯小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1983年秋,在约翰逊基金会的资助下,在密歇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院长Judith Lanier教授、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学院院长John Palmer教授和纽约州立大学奥尔伯尼分校教育学院院长Bob Koff教授等人的积极倡导下,17位研究型大学教育学院的院长举行集会,讨论如何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问题。数月后又举行了第2次会议,有23位教育学院院长和一些研究机构的主要领导人参加了会议。这两次会议提出要分别在50个州的主要研究型大学建立和实施新的教师教育标准。该计划得到了纽约卡耐基公司、福特基金会、约翰逊基金会、纽约时报基金会和美国教育部的支持。1985年11月,该小组的全体成员在华盛顿州聚会,会上签署了合作性的条款并形成全国——区域组织结构。本次会议标志着霍姆斯小组的正式成立,共有96所具有专业教育计划(professional education program)的研究型大学参与了这个小组,如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纽约州立大学奥尔伯尼分校和布法罗分校、特拉华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