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职业道德

第三节 教师的仁慈

字体:16+-

学习目标

了解教师仁慈的内涵、特征及其在教学生活中的实现

仁慈[36]是一个与公正联系密切的概念。一方面,公正的基础之一应当是仁慈,因为去掉我们对他人的爱与尊重,我们就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公正;另一方面,公正的结果往往会造成一种价值的遗憾,这一遗憾也需要有一个补充的机制存在。所以正如美国伦理学家威廉·弗兰克纳(W.K.Frankena)所说过的:“正义只是道德的一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那么仁慈可能属于道德的另一部分,我认为这才是公正的说法。”“即使人们认为仁慈不是道德的要求,而是某种非本质的、道德上的善的东西,人们仍然把仁慈看作是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是必要的,也是令人向往的。”[37]仁慈是教育活动的本性和本质性要求之一,没有仁慈的教育将是一种缺乏关怀,因此是机械、冷漠和无效的教育。因此,教师的仁慈与教师的公正一样成为教育伦理的最核心的道德范畴之一。

一、什么是仁慈

“仁慈”(benevolence)在中国是儒家的“三达德”(智、仁、勇)之一;在西方也被基督教认为是“神学三德”(信、望、爱或信仰、希望和仁慈)之一。

“仁慈”一词在中文中就是仁爱与慈善的意思,类似于古代儒家伦理中“仁”的范畴。在《论语》中记载着许多孔子关于仁的解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38]这是关于仁的总括性的一个表述。具体说来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9],“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0]仁的概念首先具有血亲之爱的特征。孔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41]孔子曾经批评宰我说:“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42]但是孔子的“仁”更具有由近及远的特性。孔子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43]。所以他主张“能行五者于天下者,为仁矣”,而五者是:恭、宽、信、敏、惠[44]。所以,仁在孔子的论述中是一种泽被天下的全面的德性(perfect virtue),而这一德性显然又是以“爱人”为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