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问题的设计要给学生自由选择和自由回答的权利,不能武断地、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必须作出某种回答。
第五,提出的问题必须照顾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同学,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思维,不能只面向个别同学提问。总之,教师提问时应该具体体现现代教学尊重每个学生的合法权益,公平、公正,利于全体学生健康发展等伦理精神[17]。
(2)教学节奏
教学节奏实际上与教学分量密切相关,虽然容易被忽视,却对学生的认知、道德、情感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潜移默化且长期的伦理熏陶功能。如果教师能够控制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能够缔造课堂教学的美感,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节奏的控制需要符合如下规范:
第一,张弛有度。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分配,还是教学方法的调适,都牵涉到紧张与放松的关系。教学节奏过于紧凑,不仅容易造成学生的紧张或畏难情绪,而且容易影响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独创性品质。而过于放松或缓慢,又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影响教学的效果及学生的思维发展。最合适的策略是保持“适度的紧张”,这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策略。
第二,起伏有致。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所谓“教学态势”,这样的态势源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所反映出的言传身教的整体价值氛围,以及教师对整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综合掌控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心理学领域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如果学生长时间处于较高的情绪激动状态,则会对其掌握较难的教学内容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学生注意力的分配情况,适时调整课堂氛围及教学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