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当前对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成效如何评价,但其所坚持的理论基础和倡导的理念还是值得褒扬的。课程结构体系的分解、课堂教学目标的三维化、教学内容从“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教学活动中对过程的重视、学生评价的多元化导向,都在传递着一个信号:学校和教师在不断被赋予更大的教学自主权。然而,这样做是有风险的。
快速的权力下移如果没有校长和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步提升作保障,那只会带来无所适从,甚至混乱。新课程改革“成在教师,败在校长”的总结就是最好的佐证。校本教研作为应对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这一能力“短板”的策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在一些学校,校本教研的成效是令人失望的。一些模式更是被教师和其他批评者扣以应景式宣传的“帽子”。对那些严谨地开展校本教研的学校来说,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沉重的工作压力使他们难以对校本教研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工作之余,很多教师更愿意放松疲惫的身心,而不是参加学校各种效果欠佳的教研活动,然而,他们经常迫于管理制度的刚性或学校管理者的权威而不得不参加。可是,我们不能对教师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无限制地压榨。对校本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作用的探讨,除了要追求成效外,还必须坚持经济的原则。遵循这一原则所进行的理论搜寻最终锚定在关键事件这一抓手上。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经历中,选取关键事件作为校本教研的基础,在以下两方面符合经济的原则:一是对日常繁琐的教学工作进行筛选,滤去“杂质”,提炼出更有价值的“精华”;二是关键事件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分析和研讨更容易使参与者理解、体验和深入挖掘其内涵。基于关键事件的校本教研活动去除了简单的、机械重复的活动内容,使得研讨活动更加鲜活、更加精炼、更有针对性,能够节省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教师的参与热情和自主性,从而提高校本教研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