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名家谈成长

我的情境教育探索之路[1]

字体:16+-

李吉林

苦难的岁月

我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家庭,父亲很早病逝,母亲独自撑起了这个家。在我的记忆中,童年是灰暗的,没有色彩,没有欢笑,甚至连一张照片也没留下。

贫穷催逼着穷孩子快快长大。春天是野菜长势最盛的季节,放学回来,我常常提着小篮子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到河边、田埂挖野菜。小小年纪,我已经知道枸杞新冒出来的头最嫩,而荠菜开出了小白花就老了;马兰头一长一大片,不必一根一根地摘,可以一把一把地采;野苋菜则要小心地一片一片地摘,要不就被尖尖的刺划着手……大自然成了我的第一位老师。

母亲年轻守寡,含辛茹苦,但她从不絮叨。母亲的几次谈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我人格的形成起着打根基的影响:“孩子,人穷志不穷,就是人家有座金山,不是你的,千万别去碰。”天长日久,穷孩子的自尊,在心中渐渐形成。母亲还说:“天底下有三种人:上等人,不教自成人;中等人,一教就成人;下等人,教死了也不成人!”我心想,上等人当不了,因为我不可能不教即成人;下等人则不能当,怎能教死了也不成人呢!我只能是教了就成人。于是,一种自我向上的力在心中孕育起来。

1956年,我师范毕业了。那年师范生可以报考大学。我作为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又何尝不想迈进大学的门槛呢?但是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在大学与小学之间,我选择了小学。

那年初秋,我走进小学,走到了孩子们的中间。

终于挣钱了。能养活母亲了!我体验到了作为女儿履行责任的一种快慰。

认认真真当了8年老师。想不到1966年,一场浩劫开始了。那年我28岁,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青年教师,一夜间成了“修正主义黑苗子”。无情的打击接踵而来,大字报,批判,围攻,抄家……我不得不忍痛把备课笔记和公开课教案一把火点着了,泪汪汪的双眼看着那些凝聚着8年心血,凝聚着一个小学老师对孩子、对小学语文教学真挚情感的文字,在火光中变成灰色的蝴蝶,化成灰烬,我的泪水簌簌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