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自己读书很少,而且越来越感到自己的孤陋与浅薄。这并非缺乏自信,作为一名教师,我的知识是欠缺的,我的认识常常是有局限的。近年我常感慨:教学多年,刚刚感觉找到一些路数,了解了一些规律,摸索出一些方法,也就是说,好像刚刚知道语文教学是怎么一回事,却快到了退休年龄。教学之路如探桃花源,只不过是个无底洞,**你朝前走。
早些年,江苏省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推选我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我不肯、也不敢接受,以我的才识是不适合担任这个职务的。后来大家说,就叫“召集人”吧,我勉强接受了。我当时建议改一个字,把“学术委员会”改名为“学习委员会”,那样我很乐意去做了。可是大家觉得有点标新立异,“学习委员会”,人大、政协才有,我们不能随便叫。这件事我一直感到遗憾。
学者,可不可以理解为“学习者”?未必不可以。作为一个学习者,不能不读书。只有多读书,我们才能始终像一个儿童那样,睁大了眼睛看世界,才能不断有所发现。
我读书一向很杂,并非见异思迁,而是感到语文教学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背景,不杂一点不行。大学期间,我读完《资治通鉴》,其中有一部分读了两遍,还读了一百多部外国小说,特别是欧美小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读苏俄文学,入了迷;现在书多了,读得更杂。我对很多学科的动态都感兴趣,对史学的兴趣更是历久不衰。教师能有一定的学术背景,是学者,那是上才;如力不能逮,做一个有兴趣的学习者,永远不停地学习,不失为中才;再往下便难听,不说了。教师只要肯读书,教学就未必是难事。有些老师总是埋怨工作忙,没有时间读书,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对真正想读书的人来说,永远会有时间的。教师能以理智的态度面对各种**,把提高业务修养作为安身立命之本,这是一种态度;如果能热爱教学,乐在其间,那就上升为一种境界了。我周围有几位中青年教师读书很多,很多新书都是他们介绍给我的。他们经常述说阅读体会,我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这也可能是我能在临近退休的年龄还能保持读书兴趣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