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清晰准确、通俗易懂、亲切生动、有情有趣,富有启发性、教育性和感染性。从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能体会到,最好的教学语言是口语化的语言。口语生动自如、亲切易懂,学生有亲近感,教师也便于操作,笔者对此深有体会。不过有人嫌口语太平常,不精彩,于是备课时就把课堂上要说的话,全部预先设计好,课堂上再一句句地背给学生听。但背出来的全是书面语,学生听了或许觉得句句精彩,但有一种疏离感,甚至听不懂。也有的教师确实有深厚的语文素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但他们嫌口语缺少诗意,有失文雅。于是,大量的书面语在课堂上出现。例如:“××有大美,但它不言。它不言,我们言。当我们十一二岁读《××》,犹如在缝隙中观月;当我们读了高中,上了大学再读《××》,我们就可以在平台上把玩月亮了!让《××》来疗养我们的心。”这一大段引用清人张潮《幽梦影》的话,郑重其事地讲给小学生,他们无法理解其基本意思,更别说体味其深邃的含义了!也有的教师本来就缺乏语言修养,但又不愿显出“平庸”,甚至不惜生造词语,语言半文半白,含混不清,学生只能瞠目结舌。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营造课堂上的“精彩”,用意虽不错,但效果可能适得其反。真正感人有效的教学语言,还是规范的、亲切自然的口语。例如于永正老师的课,一向采用口语教学,课堂效果出奇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