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的高度即人性的高度

执着地践行一种以“立人”为中心的教育

字体:16+-

——马小平老师的语文教师生涯(节选)

马小平,1953年出生在湖南湘潭。1978年恢复高考后,马小平考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他任教于湘潭十中,成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1992年,他来到深圳东莞中学,2002年到深圳中学。2004年,他被查出患有胶质瘤,位于脑部。2012年1月16日,马小平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的教育事业,离开了这个世界。

马小平执教29年,执着于“立人”的教育主题,写下了大量的读书、教研笔记和日记,把对教育、对语文教育、对如何当教师,甚至如何为人的思考记录其中。经由马小平本人编定,已经或即将正式出版的两部著作,分别为41万字、56万字。其教育生涯中所积累、尚未编定的,关于教学和教育、有学术价值的,全部各类著述文字,包括论文、教案、课件、札记、随笔、对话、通信、演讲,其总量不完全统计在160万字左右。柏拉图在语言中建构了他的理想国,而马小平则在现实中用行动和语言构建着教育的理想国。

(一)以“立人”为中心的语文教育主旨

马小平的语文教育探索实践的价值,正在于其抓住了一个事关语文教育、整个教育,乃至我们时代的根本性主题,那就是立人。他进入语文教育领域,劈头就问的问题就是:“什么是当代中学生最缺乏的?”他的回答更是惊心动魄: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并不缺乏知识和技术,“他们有知识,却没有是非判断力;他们有技术,却没有良知”,他们患有“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养缺乏症,公民素养缺乏症”。在我们的教育下,很可能将出现有知识、有技术,但没有文化、没有人文关怀和素养的一代人。在马小平看来,这正是全球性的现代文明病的恶果,我们以成为“成功者”为目标的教育,必然导致实利主义、实用主义、虚无主义、市侩主义的泛滥,形成年青一代精神与道德的危机,有可能导致整个人类文明的腐蚀与毁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