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适度规模研究方法
学校适度规模是指学校的规模恰好可以使资源获得充分与适当的运用,而又不衍生规模不经济现象。确定学校适度规模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
1.二次函数法
教育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学校,将规模经济理论运用到教育领域中,则是把教育资源的投入看成一个长期成本的投入过程。在长期,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变动的,因此没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分。在经济学理论中,假定长期平均成本为LAC(Long-run Average Cost),其函数为“U型”的,即在低产量范围内LAC 是下降的,在较高产量范围内是上升的。LAC 曲线也能反映学校教育的规模经济和不经济性变化状况。如图7-2所示,C为教育资源的投入成本,Q为在校学生人数,从Q1到Q2,随着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LAC 不断递减,说明存在规模经济;从Q2到Q3,随着规模的继续扩大,LAC 不断增加,说明存在规模不经济。U型曲线底部的LAC 最小,是学生平均成本最低点,所对应的学生人数(Q2)可视为最适规模学生人数,也称学校最佳经济规模。
图7-2 教育投资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因长期总成本LTC(Long-run Total Cost)是产量Q的二次函数,又LAC=LTC/Q,所以,长期平均总成本函数表达式为:
边际成本为:MC=ΔAC/ΔQ=d(AC)/d(Q)=2aQ+b。令MC=0,则Q=-b/2a。所以,当在校人数为-b/2a 时,则刚好突破学校开办时的整体性及不可分性,这是学校的最小经济规模。
2.L模型与U型图
L模型的经济学意义是,当资源获得充分运用后,如果继续投资,还是可能出现规模经济的。单位学生平均经常成本与学生人数的相关曲线由许多U型曲线连接而成,在所有连接的U型曲线中,以学校开办时单位学生经常成本最高。随后,因学生人数增加,继续增加的成本相对减少其对单位学生经常成本的影响的量,因此继续投资而单位学生平均经常成本的增加不多,且继续投资后,因规模扩大所减少的单位学生平均经常成本也较少。如图7-3所示,U1是学校开办时的U型曲线,单位学生经常成本随规模扩大而迅速减少。U2~U5是继续投入资源,因学生人数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增加的资源对单位学生平均成本影响逐渐减少的情况,单位学生平均经常成本呈小幅度“U型”向下波动。因此,学校经过一个最小规模,充分运用了开办时的资源后,继续投资并扩大规模,其单位学生平均经常成本都将维持在一个最低水平,也就是维持一个规模经济状态。如将这些单位学生平均经常成本及学生人数资料进行平均回归,刚好是一个双曲线模型,即L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