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济学

第二节 教育供求矛盾与均衡

字体:16+-

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当教育供给状况与需求状况不一致时,就会产生教育供求矛盾。教育供求矛盾的表现形式有数量失衡、质量失衡、结构失衡和区域失衡等。只有弄清教育供求矛盾的产生机制,才能为供求矛盾的有效调节提供理论依据。

一、教育供求矛盾的一般分析

教育的供求矛盾,是指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教育的两类供求关系中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的非均衡状态,即教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冲突与不一致性。从绝对的动态角度来看,教育供求矛盾是绝对的,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无论是教育的需求还是供给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们之间的供求均衡也只是一种暂时的相对状态。从相对的静态角度考虑,教育供求矛盾又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有科学的矛盾调节机制,实现教育供求间的暂时局部均衡也是可能的,这也是我们的教育政策的目标之一。具体来说,教育供求矛盾可以分为供给制约型供求矛盾与需求制约型供求矛盾。

1.供给制约型供求矛盾

供给制约型供求矛盾是指在教育的两类供求关系中教育供给小于教育需求而形成的不均衡,具体可以是第一类教育供求中的教育机会供给小于个人的教育需求,也可以表现为第二类供求关系中的受教育者供给小于教育的社会需求,其实质是教育供给不足。一般而言,教育的供给制约型供求矛盾主要是由于教育需求的单方面扩大引起的。如图8-2所示,D代表原有的教育需求曲线,S是既定的供给曲线,曲线D与曲线S相交于E0,形成均衡价格P0,均衡供给数量Q0。但由于非价格因素的影响,教育需求水平单方面扩大,需求曲线移动至D1,此时供给水平并没有相应扩大,D1与S相交于E1,形成均衡供给数量Q1与均衡价格P1,此时均衡供给扩大(Q1 >Q0)且均衡价格上升(P1 >P0),这是市场调节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教育价格的上升会给居民与用人单位造成沉重负担,一般会受到政府部门的严格控制,从而在教育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教育供给没有明显扩大,结果就是教育供不应求矛盾加剧。解决教育的供给制约型供求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强行抑制部分教育需求,或者增加教育投资,扩大教育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