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叙事研究的起源和发展
教育叙事研究起源于北美国家。1968年杰克逊(P.W.Jackson)在研究学校现场活动中最早运用了叙事研究方法。1980年,伯克(L.Berk)提出自传是教育研究的首要方法。教育学者艾斯纳(E.W.Esiner)在有关经验的教育研究评论中提出,叙事与质性教育研究取向一致,并把它与经验哲学、心理学、课程研究等相提并论。1990年康纳利(F.Connelly)与克莱迪宁(D.Clandinin)在美国权威教育刊物《教育研究者》合作发表《经验的故事和叙事探究》,首次在教育研究领域使用“叙事探究”(narrative inquiry)术语[1]。
叙事研究的兴起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比较教育研究范式向质的研究方法与多元化主义视角的研究方法转型的结果之一。这一转型主要受到两种力量推动:一是全球化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人们认识到那种追求同一性和普遍性的研究方式无法涵盖多元的文化价值取向。二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认为,科学知识是从原初状态进行的分析,仅仅有关事实或真理的限定与选择,它的话语是单一的定义指称型的,而叙事知识则具有人文学科的多种价值官话,含有关于效益、正义、幸福以及美的价值观念,并且能够通过语言游戏的异质多元化揭示事物。
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也是20世纪70年代左右西方教师职业研究的发展结果。它一方面受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提倡的“解释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叙事研究转向”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心理学和社会学对教师职业研究的影响。社会学与心理学在职业生活的研究中存在交叉之处,由此产生了整合各方面的研究以适应推动职业研究发展的需要,而问题的关键不是哪种科学研究占主导,也不是整合什么类型的学科框架,而是应从哲学立场或“认识论”立场去考察。由此导致了社会科学研究以关注实践的叙事研究方式的兴起,并运用到了职业研究中,随后教师的职业叙事研究也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