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步骤
叙事研究首先要有“事”可“叙”,这就需要选择、观察、收集、整理故事;叙事研究还要对“事”进行“研究”,这就需要理论的准备和理性的视角;叙事研究还要对研究成果进行撰写,这就需要具备流畅简练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简洁明快的文字写作能力。只有这样,叙事才不至于停留在日常经验的“素描”,而是达到对教育事件或经验的“深描”;也只有这样,研究的结果才具有不同于其他研究或描述的独特价值。
一般来说,在中小学开展的叙事研究主要有这样的步骤: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现场——收集研究资料——编码并重新讲述故事——撰写研究报告。
(一)确定研究问题
确定研究问题是进行研究的前提。教师的叙事研究虽然已经明确了总的框架是教师研究,但是,教师研究的范围仍然很广泛,教育观念、教育机制、素质结构、日常生活、体态行为、课堂教学等都可能成为研究的问题。教师的叙事研究更注重以“小叙事”来繁荣“大生活”,更关注微观层面细小的普通的教育事件,更强调对教育中特殊现象的描述和体察,因而,研究问题须在一开始便确定下来,以便下一步研究的顺利进行。
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所探究的教育现象与内隐的研究问题要有价值,如对学生发展、对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有所贡献,对改善教师的教学生活有所帮助等。二是所探究的教育现象及内隐的研究问题要有新意。新意既包括这类教育现象或问题尚未探究,也包括对别人而言不是新问题,但相对于研究者本人而言,这些教育现象或问题仍然存在疑问或被其困扰。三是具有可行性,即具备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和时机条件。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要考虑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能力是否能够驾驭研究工作,是否了解叙事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中能否及时补充所需要的知识等;客观条件是指具备探究这类教育现象或问题的环境;时机条件是指研究者当前及其后一段时间内可以对这类教育现象或问题进行持续探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