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文字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文字资料是指有关教育现象或事实的观察和访谈记录、教师教案及教育日志、教研工作笔记等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反映研究对象行为的性质、特点及其变化以及研究对象的态度、意见等方面信息的描述性资料。[1]文字资料因数量化水平较低甚至不能数量化,因此一般只能进行定性分析。
一、文字资料的积累
(一)积累资料要全面
1.资料积累应做到“质”不分“正”“反”
对于相同观点和不同观点的理论、方法、数据等都应予以关注并进行积累。充分占有同一内容的不同观点、理论等资料,可以更好地保证全面、客观地观察事物和研究问题。
2.资料积累要做到“类”不分“点”“面”
“点”是指事物的微观状态,“面”则是指事物的宏观层次。不分“点”“面”就是要求对特定事物的具体情况和概括性的资料都要同时注意收集加以积累,从而有助于资料积累的系统性,进而全面了解和研究事物。
3.资料的收集要做到“时”不分“古”“今”
收集资料要注意积累它的现实状况,同时也应关注它的历史状况以及未曾掌握的其他情况,从时间顺序上将有关资料内容的发生、发展、变化情况全面进行积累。
4.资料积累要做到“地”不分“中”“外”
要注意收集本国情况的资料,同时也应注意收集有关国外的资料,从而使有关资料在地域范围上达到全面性的要求。
5.资料积累应做到“书”不分类型
这里说的“书”是泛指一切文字资料,对某一专题内容注意从不同类型的有关文献中去进行收集,避免遗漏。
(二)积累资料要准确
1.要注意资料内容的准确性
应尽量使用第一手资料,它反映的内容保持了“原汁原味”;对摘录的具体内容要注意其准确性,特别是定义、数据、公式、符号等,一字之差,往往谬之千里;对于个别的、一时难以翻译的外文资料,最好照录原文;还要注意文献线索及其出处记录的准确性,以便为编写参考文献目录以及进一步查阅一次文献提供准确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