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路上行与思

桐中八景——桐城中学校园历史景观纪实

字体:16+-

2009年,安庆市举办校园文化节,我应邀参加。开幕式在桐城中学举办,借此机会全面细致对桐城中学进行了考察。

桐城中学由桐城派后期大师、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1840—1903)先生于1902年创办。汝纶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为国育人,以求“富国强兵”。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深入探求西方的科学和哲学。为勉励后人,他亲笔题写“勉成国器”的匾额和“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的楹联。这所学堂即今桐城中学的前身,它是安徽省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吴汝纶推行新式教育的实验园地,其影响巨大而深远。

桐城中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我国前驻法大使、文化部部长黄镇;农工民主党首任主席、前交通部部长章伯钧;北平市首任市长何其巩;美学大师朱光潜;两院院士孙德和、慈云桂、陆大道;著名核物理学家疏松桂、方正知;哲学家方东美;古文论家马茂元;著名作家方令孺、叶丁易、舒芜等曾就读于此。

桐城中学人文景观众多,其中校园八景令人震撼,分别是半山阁、紫藤、后乐厅、钟楼、石刻柱、惜抱轩的银杏树、左忠毅公祠、二野渡江司令部旧址,现记录如下。

一、“半山阁”

即吴汝纶创办的原桐城中学堂藏书楼,坐落于桐城中学校园内,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曾在桐城中学堂任教的日本教师早川东明参与设计。半山阁系两层砖木结构,由楼、阁两部分组成,暗依“楼”西山墙而建阁,外露东山墙,故名。“阁”坐东向西,面阔三间,宽8.9米,进深一间,长3.4米,两层,仿歇山式顶,高8.4米,底层砖砌护墙,南北各开一门。由北门而入,有楼梯通向楼层。楼为木结构抬梁式,北、西、南三面临空,设栏杆扶手,可凭远眺,檐下装有挂落,内装木板天花,中镶一长方藻井,长3.7米,宽2.4米,深0.5米。山墙中间,有两道券窗,可与东楼隔室相望。两侧,各辟一道券门,通往东楼前后楼廊。屋面青灰小瓦,屋角设子角梁,飞檐翘角,造型美观。阁楼中悬有吴汝纶题写的“勉成国器”行楷横匾及“后十百年,人才兴奋,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的行楷楹联,鎏金阳文,光彩夺目。阁东为“楼”,南北朝向,面阔五间,宽18.7米,进深通为一同,长6.3米,高两层,两坡顶,小瓦铺盖。东西墀头山墙到顶,前后上下设廊,两面四柱到顶,檐下亦设挂落。楼下廊壁,各开8面双开长窗,宽敞明亮。楼层木板铺面,板壁长窗,扶手栏杆,雕花刻木,平涂朱色,庄重大方。“半山阁”的设计形式和建筑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古建筑专家单士元、罗哲文、郑孝燮曾称颂它是“凝固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