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一)个体本位论
个体本位论认为,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教育必须反对和排除现实社会对于个人发展的干扰,因为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教育就一定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教育却不一定有利于个人发展。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儿童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是真善美的原型,教育的目的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得到自然、率性地发展。持个人本位目的论的教育学家为数甚多,代表人物有孟子、福禄培尔、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等。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重视人的自然本性,希望教育按照人的自然本性办事。例如,裴斯泰洛齐认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卢梭则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一切人的堕落都是由社会的负面影响造成的。卢梭还认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所以“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去对待他”,因此,他认为最好的教育是远离社会的自然教育。可见,个人本位论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和人本主义精神,它的全盛时期是十八、十九世纪。在这一时期关注人的本性需要、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这对于反对宗教神学、反对封建专制及在其影响下的旧式教育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个人本位论强调的人的独立性与能动性,倡导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确立了儿童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发展需要,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同时,该理论提出的培养“自由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健全人格”的理论体系具有一定合理性,时至今日仍对全世界的教育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但需要指出的是,个体本位论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它以“人性”代替对社会的理性分析,忽视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这是不现实和行不通的;而且过于强调人性中的天生倾向对于人发展的作用,忽视个体主观努力和社会影响的作用这也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