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7世纪夸美纽斯创造出“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来,课堂管理就客观地存在于教学组织过程中。课堂是学习活动发生的主要场所,教师则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成功的课堂管理是推进教学活动开展的最有力因素之一。
一、课堂管理的原则
(一)课堂管理的概念及意义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是影响课堂活动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课堂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课堂管理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因为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外在控制向内在控制转化,为学生形成自律心理机制和促进“他人标准”与“自我标准”的统一创造条件,因而可以减少产生矛盾与冲突的可能性,并消解许多潜在的矛盾与冲突。
第二,课堂管理通过促进交流与互动,促进课堂活动的有效展开。课堂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构成课堂情境中的互动。有效的课堂管理促进师生及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信息交流。而这种对话与交流使课堂活动得以更充分地展开,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心智的开启、能力的发展,以及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自由的信息交流,才能使课堂活动不流于形式或表面化。
第三,课堂管理通过激发课堂活力和促进课堂生长,为学生的持久发展创造条件。课堂活动对于学生具有个体生命价值,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开掘,才能有真正的课堂生活,课堂上人的生长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管理就是要调动各种可能的因素,开掘课堂的活力,发挥其生长功能。通过人的生长功能的开掘促使课堂的资源不断再生。这样,课堂便得以生长,课堂的生长又进一步为学生的持久发展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