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学校教育工作中,课外活动是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发展和发展个性特长教育目的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一、课外活动的含义和特点
(一)课外活动的含义
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可分为广义的课外活动和狭义的课外活动。广义的课外活动包括除学校教育中正式的课程以外的校内外各种教育活动,狭义的课外活动就是指学校内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一方面配合学生的课内教学,另一方面又不拘泥于课程的内容,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发展爱好的平台,它是扩大和加深学生学习内容,进一步丰富学生经验,发展学生对社会事务兴趣的活动。
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了课外活动这一教育形式。《学记》中记载:“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所谓“正业”就是指的课堂教学,“居学”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即是说,受教育者在课堂学习之外,还要进行与课堂学习有关的课外活动。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安礼”“乐学”,从而实现“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虽离师辅而不反”的目的。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个别教学被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代替。课堂教学能够大规模地培养人才,适应社会和生产发展的要求。但是,它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不利于受教育者个人天性的充分发展。因此,作为课堂教学这一组织形式的必要补充形式,课外活动便应运而生,并在长期的发展和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积累经验,日趋成熟。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对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它对解决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等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