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从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期、雏形期、发展期、深化期四个时期,分述如下。
一、教育学的萌芽期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学处于萌芽期,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然而,随着人们教育经验的积累,一些教育思想应运而生。苏格拉底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样类型身心教养的市民所发的议论,提出“美德是否可教”,并且明确地提出“什么是教育”的问题,这反映出苏格拉底已经在思考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在《理想国》一书中,阐述了他从教育未来统治者入手,建立理想王国的教育思想。西方出现得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这本书被认为是把教育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对象来加以考察的一本论著。
在中国,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战国末期的《学记》,它比西方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三百多年。该书对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做了高度概括。《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方面的言论,其中教育学说占有重要的位置。孔子的教育见解、教育学说,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观点,对后世教育工作和教育工作者的影响十分深远。
这一时期关于教育的论述,是与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人性善恶、人生态度和治学方法等结合在一起的,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之中,缺乏自己的独立命题和范畴。教育方面的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停留在经验描述的层面上,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所以说,这一时期的教育学还没能形成自己独立的、完整的体系,处于萌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