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学人讲演录.第2卷

一、导言:为什么要讨论概念分析

字体:16+-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概念分析是分析教育哲学的主要任务。八十年代之后,分析教育哲学逐渐走向式微,从此以后在教育哲学界也就不谈概念分析这样一种学术工作了。尽管分析教育哲学作为一个学派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但是概念分析所针对的一些问题却依然存在。因此,我今天想重提概念分析。

概念分析主要针对的是我们学术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概念问题。当我们大量地阅读各种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学术专著以及实证调查报告时,会碰到多种多样的“概念问题”,这些概念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有的概念是空洞的、人造的,根本没有经验的内容。中国教育学术界对于概念常有一种自然主义的理解,认为概念是事物的名称,概念总要反映或者指涉一些实际存在的事物和人类的经验。然而有些空洞概念的背后确实没有内容,纯粹是作者自己造出来的思维空壳。当我们阅读到这些概念以及由这些概念所构建出来的命题时,往往会不知所云,空洞的概念导致空洞的思想。

有的概念被过度分析或定义,这是博士生论文中常见的错误。什么是过度分析?曾经有位学生在博士学位论文中想讨论义务教育经费的分配制度问题,就开始做大量的概念界定,比如,界定什么是“制”、什么是“度”、什么是“制度”、什么是“分配制度”、什么是“义务教育经费的分配制度”等。按理,我们从事学术工作,概念分析是必要的,但是概念分析要有一个度,从有思想必要性的地方开始。要研究义务教育经费的分配制度,有什么必要从分析“制”“度”这样的词语开始呢?难道对这两个词语的不同理解导致了义务教育分配制度的不同选择路径吗?不考虑思想的实际需求,把一个概念拆分成一个个单词来分析,实在没有必要,不但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容易把读者引导到错误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