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哲学

第二节 儿童的创造性及其教育

字体:16+-

学习目标

了解什么是儿童的创造性,掌握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基本原则。

儿童是个哲学家,如果用实践中的案例来支撑这个命题的成立,我们会发现,大多数案例来源于学龄前儿童,似乎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的儿童更加容易提出哲学的问题。当儿童进入到学校以后,人们关注的不再是作为哲学家的儿童,而是关注儿童的创造性。

在中国基础教育实践中,关于创造力贫弱的评论是比较多的。基础教育工作者经常抱怨是大学的入学考试即高考制约了他们的教育教学,而大学教师则抱怨中小学没有培养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没有培养出学生应具备的好奇心、质疑能力、探究能力等。对基础教育的诸多批判可以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即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一、如何理解儿童的创造性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从结构的角度看,创造力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分析儿童的创造性要面临的问题是,儿童的创造性是怎么来的呢?

创造性(Creativity)

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也称为创造力。

第一种观点认为,创造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力量。即创造是人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本领。“创造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每个人都有创造的能力,就像小孩子生下来就会吸奶,就会走路一样。”[13]创造的本质是对现实的批判,对现实的不满让个体去寻找改变的途径,去思考用新的事物代替原来的事物,即产生了创造。创新、创造活动开始于在批判中产生的问题,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就有了新的创造。

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