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堂打磨

从两个《月光曲》案例看语文教学观的转变

字体:16+-

毕小伟

《小学语文》杂志在小语界的期盼声中终于登台亮相,这是一本独具品位的专业杂志,在很多栏目上推陈出新,例如“精品课堂”栏目推出了同一课文的不同教例,旨在向读者展示不同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不同理念与操作范式,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母语教学不断发展变化的轨迹。该杂志第一期刊登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与新生代优秀青年教师蒋军晶执教的《月光曲》一课的两个教学案例,以及语文教育专家沈大安老师中肯而到位的评课。我个人以为这两个案例选得好,不失“经典”的意义。给我们强烈冲击的是这两堂课所折射出的语文课程教材观的转变,教学操作范式的转型,教学效度评价的转向等几个亟待更新的教学理念。

一、教材观——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教教材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文本的写作思路为顺序,以理解文本的知识点为重点逐一展开教学过程。霍老师的教学案例给我们清晰地呈现了完整的文本解读过程:理解课题、理解主要内容、理解写作思路、逐段讲读课文内容,同时把文本中的一些知识点贯穿其中。例如,课文中涉及的有关“传说、谱写、断断续续、幽静、走近、走进、清秀、入神、清幽、水天相接、微波粼粼、微云、恬静、飞奔、陶醉、苏醒”等字词的教学做到“字字悟其神,词词得其意”。当然,霍懋征老师不愧为享誉教坛的语文教学大家,在传统教学中也有超越时代意义的前瞻性理念,如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融合一些课外教学资源等做法无不体现出大师的教育智慧和远见。但是,按今天的教学理念来审视,整个课堂教学都是按照教材的思路,按照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展开,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价值追求,以教好教材为主要目的,有一种明显的“教教材”的倾向。而蒋军晶版的《月光曲》教学案例则体现出新课程强烈的“用教材教”的理念。具体表现为基础知识组成块,字词教学寓听写、辨析、想象、整合于一体,赋予了时代新的教学意义。更为明显的是教师对教材大胆取舍,抓住文本中两个重要的对话片段,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质疑、想象,较好地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深入有效的对话,发挥教学以少胜多的功能,更好地培养阅读主体自主多元的感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