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提问的含义
课堂提问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古希腊的苏格拉底采用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苏格拉底法”进行教学。讥讽就是对对方的发言不断追问,使对方处于矛盾之中,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助产术就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然后通过归纳,得出事物的定义。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善于启发学生,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孔子的意思:“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打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返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孔子“循循善诱”,运用“叩其两端”的追问方法,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去探求知识。尽管“苏格拉底法”和孔子的启发的方法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善于使用提问技能,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促进学生的发展。
对学习者来说,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同时也说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前辈谓学贵为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从疑生,疑解则学成”。
在教学中,无论教什么、采取什么教学方法,问题都应该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开端和思路,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不仅老师要提出问题和疑问,学生学习中也要存疑,多问自己诸如“是什么”“为什么”“谁”“在哪里”“怎么办”等问题,即“4W1H”(what、why、who、where、how),甚至相互质疑,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