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堂教学与班主任工作技能

第三节 结束的要求

字体:16+-

一、课堂教学结束应遵循的原则

(一)及时性原则

教师要及时小结和复习。心理学有关记忆的研究表明,遗忘具有先快的不均衡趋势,及时地小结和复习可以防止学习之后的快速遗忘,提高学习记忆的效率。因此,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问题结束时,都应及时小结、巩固。

(二)主体性原则

学生的主体地位应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终结,教师要立足于引导、点拨、启迪,让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共同完成结课。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三)完整性原则

在新课导入时,常常设置问题悬念,引导学生去探究、解决问题,然后开始课堂学习。因此,课的结束也应当紧扣教学内容,使其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到与导入新课相呼应。如果导课精心设疑布阵,而讲课和结课都无下文,则在结构或逻辑上让学生感到不完整。特别有些课的结尾实际上就是对导课设疑的总结性回答或是导课思想内容的进一步延续和升华。其次,教师的“结课”还应注意结在横断面上,即讲授内容告一段落,或讲完了某些问题时,以使这部分内容显得系统连贯,相对完整,即结课的另一含义就是阶段知识“小结”。但此“小结”也须讲究一定的艺术,使这一部分知识更显得系统有序,学生易于掌握。

(四)针对性原则

结课要依据教学内容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来进行,做到提纲挈领,突出重点,提炼概括,升华思想,并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第一,结课活动要针对学生理解的疑难处、知识的关键处、后续学习内容的连接处展开,要通过结果进一步揭示、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埋下伏笔。第二,结课要注意对学生易错易混淆的概念、法则、公式进行辨析,予以强调,引起重视,防微杜渐。第三,结课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一般来说,低中年级宜用活动式结尾,让学生在游戏、儿歌、谜语中领悟所学知识的美,感受新知识的用处;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应侧重知识的内在价值,努力在结尾时形成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