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年大学教学:书法基础

第三节 书法的历史演进

字体:16+-

一、先秦时期的书法

(一)甲骨文

据说1899年,北京,一位名叫王懿荣的官员因为患上疟疾,太医给他开了药方,药中有一味药叫“龙骨”。当王懿荣打开药包检视药物的时候,赫然发现“龙骨”上竟然有似篆非篆的刀痕!王懿荣大为讶异,因为他本人就是金石学家,有一定的古文字造诣,于是,他决定把药店中带有刀痕的“龙骨”都买回来,并将此事告知他的好友刘鹗(《老残游记》的作者,也是个金石学家)。由此,已经湮没三千多年的甲骨文重见天日。

就是这一伟大的发现,把汉字的起源一下子上推至商代,甲骨文也因此成为迄今为止考古所发现的最早形成系统的成熟文字。

目前,从殷墟等地出土的甲骨文片已有十五万片以上,甲骨文文字总量超过百万,单字字汇有四五千个,但其中已经释定的甲骨文字却仅一千多个。这些甲骨文绝大部分为殷商时期的,有的是西周的。

据研究,甲骨上的文字有先书写后契刻的,还有直接用刀刻出来的,有不少甲骨片是练习性质的,而且是师带徒式的契刻练习性质。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非常注意文字的美观了(甲骨文的“文”字本身即有“美饰”的含义)。

根据现有的甲骨文研究成果,学界一致认为,甲骨文的书法风格每个时期都不一样,或雄伟,或整饬,或劲峭,或委婉,或疏放,已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平,笔法、结构、章法等均已完备。

正如高明在《古文字学讲义》中说:“由于当时刻写卜辞的人数不多,同一时间之内彼此差别不大,而不同时期的书法却有不同的特点。一般讲,一期字体雄健宏伟,二期字体拘紧整齐,三期字体颓靡柔弱,四期字体刚劲简陋,五期字体纤细严整。”

现当代甲骨文书法创作以罗振玉于1921年发表的“殷墟文字楹联”为标志(2),也有人认为最早以甲骨文进行创作的是天津的孟广慧,但孟氏此类书迹并不见传世。尽管甲骨文有可释读字数少、缺少相应的文化氛围等限制,但进行甲骨文书法创作仍是代不乏人,其中最常见的样式是集字为联,也偶有集诗、集文的,还有不少人以甲骨文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