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迈向智慧校园的区域信息化管理与实践.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践与成效

序一

字体:16+-

自2000年数字校园概念出现在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以来,中小学数字校园一直是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命题。2003年,这一概念开始在中小学实践领域得到关注,并持续深入发展。2009年前后,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从建设、应用向整合、创新发展迈进的过程中,中小学数字校园开始成为里程碑式的实践概念,不少前瞻性地域开始将数字校园作为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如2009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市教委)启动了“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这些年来,在基础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融合发展进程日新月异,各类创新应用及实践模式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教育进程推进,中小学数字校园一直是广大中小学系统化应用、创新应用信息技术并支持学校全面发展的重要实践形态。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的2012年,中央电教馆启动了“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发布的2018年,教育部同期发布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2009年,我们提出“数字校园是为了支持学生学习,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以面向服务为基本理念而构建的数字化资源丰富的、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的、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的校园信息化环境;其宗旨是拓展学校的校园时空维度,丰富校园文化,并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这一概念内涵阐释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服务学习的目标本质、发展的技术环境特征和创新的业务融合特征,在教育信息化2.0指向创新引领、生态变革行动进程的当下,仍然具有适切时代的意义。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是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实践项目,该项目具有以下五个显著特点:第一,实践层次深。在北京市教委及相关业务部门的科学领导下,在实验校精心规划、科学实施和有效应用的推进下,信息技术真切地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业务全域和全过程,并切实指向教育教学核心业务创新发展。第二,实施规模大。“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在市级层面上确立了100所实验校,覆盖北京市全部区域,同时,带动了如大兴区等在全区范围的数字校园全覆盖行动。第三,持续时间长。该项目从2009年开始启动,分为三个批次,于2018年全部验收完成。项目持续实施、提炼、改进和深化,不仅在财力、智力和人力上得到保障,更在时间维度上得到充分“涵养”,以真正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文化、课程体系、育人模式等深层次融合发展。第四,实践成效好。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北京市建成了一批前瞻引领、特色鲜明、业务创新、人本育人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其成果不仅引领了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发展的进程,更辐射全国,前瞻性地满足了信息化融合创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第五,发展影响远。该项目的实施显著提升了行政、科研、学校等基础教育领域相关主体对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认识水平,更为一线培养了实践型专业人才,包括校长、业务骨干等,这些人才已成为互联网教育发展时代的积极引领者、实践者和陪伴者。同时,该项目还带动了北京新一代教育信息化企业的成长,这些企业亦已成为当下服务于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具有上述特征的区域性数字校园实践案例在全国也是少见的,因此,我们要特别感谢北京市教委为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进程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这一重大实践项目所取得的理论探索及实践经验对于当下教育信息化2.0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这套中小学数字校园丛书有着重要的价值。该丛书覆盖了中小学数字校园理论体系与技术架构、市级数字校园推进策略与发展途径,以及来自北京市最具代表性和实践前瞻性的数字校园案例,体系完整,覆盖全面,案例鲜活,是本领域不可多得的兼具理论、实践和策略于一体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丛书。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