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造成了学生认知方式、教师教学方式、校园管理方式等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本节从新时代、新方式、新需求、新问题角度出发,讨论如何借助市、区、校三级结构下,以“市级抓统筹、区做整合、学校建特色”为指导的三级联动数字校园推进模式建构,探索云服务模式的数字校园发展方向,转变传统的学校信息化发展和管理服务方式,建立适应个性化服务需求与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要求的数字校园。
北京市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信息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较为完善的地区,具有独特的首都教育信息化发展特色。与此同时,随着发展步伐的不断迈进,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双轮驱动”管理服务体系的提出和实践正是基于这一现状,在实践摸索基础上总结形成的一套具有北京市特色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3.4.1 市、区级共性服务供给
1.面向学校的共性服务供给
通过自2009年以来的数字校园实践探索,我们发现市、区、校协调推进,可以较好地调动学校的积极性,但是容易出现重复建设的问题;以北京市教委为主体推进信息化,可以有力统筹全市资源,提升集约化程度,但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北京市梳理共性和基础需求,前端以移动服务为切入点,后端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基于微信,围绕“班级、学校、教委”三个应用主体,推出“三个微服务”,即面向班级的“微班”、面向学校的“微校”、面向教委的“微决策”。
在“微班”服务层面上,北京市于2015年9月完成“班级微空间云服务”建设和试点应用。该服务为班主任、家长、学生提供了移动端家校互动平台。由于该平台是基于微信开发的,并集成短信、微信、邮箱等常用功能,零安装、零部署,故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利用班级微空间发布的资料开展“一对一”学习辅导,取得了良好效果。该项服务自2015年10月上线,短短几个月内即有500多所学校、幼儿园自发使用“班级微空间”,系统用户超过10000人,共组建班级1079个,累计访问量超过86万人次,逐步成为家校互动沟通的重要桥梁。2016年1月雾霾停课期间,微空间当日访问量高达近5万人次,成为部分学校主要沟通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