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开放、大规模、课程透明等特点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更便捷、更好的学习模式。随着课程受众的扩大和变化,慕课对课程内容、知识结构、知识点划分及学习安排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课程建设,特别是课程知识点的梳理、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一)顽固的传统课程体系
在传统的大学教学过程中,大学四年所有的课程的课程体系及时间安排是经过严密论证的,课程与课程间的传承、衔接关系非常清晰,每门课在大学课程体系中的位置非常清楚,学生不需要了解这些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只需要按部就班地按照课程安排选择即可。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其课程体系的设置就必须围绕“说”和“写”两种核心能力的培养。要培养“说”的能力,就需要设置《现代汉语》《普通话》《演讲与口才》等课程;要培养“写”的能力,就需要设置《古今中外文学史》《基础写作》《应用写作》《毕业论文写作》《文艺理论》《美学》等课程,在如此多的课程中又要选择与时代、社会需求相契合的相关内容作为知识点,相互串联构建课程知识体系。
(二)慕课时代课程知识体系的新要求
首先,慕课要求教师对大学生课程体系有较深刻的认识,并根据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知识结构和内容。在慕课时代,由于注册学生来源广泛,知识结构及基础差异很大,需求也不同,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已具备的基础选修课程。因此,对于每一门课程,慕课注册用户要想学好它,必须先确定选修哪些课程及上课之前必须达到的前期要求。教师必须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并让学生也清楚这些情况。随着课程学习对象的变化,教师需要根据整个大学课程体系、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调整和修订,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独立的知识体系,以便于更多的学生进行学习。即使由于预备知识太多,不便于吸收到课程内来,也要予以明确说明,使学生的学习不会过于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