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励的内涵
一个组织的发展历史,就其实质而言就是一部激励人的历史。激励是领导的重要职能,激励是人群管理的核心。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到激励而产生的。
(一)激励的定义
心理学家曾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使用过“激励”这个术语,但对于什么样的行为属于激励却仍未达成一致。目前,已经形成某种共识,即激励行为的明显特征是以目标为导向。
激励,即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以促使个体有效地完成行为目标,它作用在个体的心理或生理上。或者说,“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整体目标的系统活动”。激励过程本身是一个内部的心理过程,尽管激励能直接引起行为,但却不能直接观察到,也无法对激励加以直接量化测定,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来推断一个人被激励的程度。
(二)激励的模式
波特(L.W.Porter)和劳勒(E.E.Lawler)以期望理论为基础导出的更完备的激励模式,较好地说明了整个激励过程。这个激励模式是激励系统的一个比较恰当的描述,它告诉我们,激励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现代激励模式包括目标激励、物质激励、情感激励、正激励与负激励、差别激励、公平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良好的激励效果,需要根据团体的实际情况,运用一种或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才能达成。
1.目标激励
行为学家认为人的动机多起源于人的需求欲望,目标激励就是把企业的需求转化为员工的需求。
2.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出发,对物质利益关系进行调节,从而激发向上的动机并控制其行为的趋向。物质激励多以加薪式减薪、奖金式罚款等形式出现。在目前社会经济条件下,物质激励是激励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它对强化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和调动员工的劳动热情有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