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范畴,主要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与行为后果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是指针对激励的原因与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的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ERG激励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等。过程型激励理论重点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激励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行为后果激励理论是以行为后果为对象,研究如何对行为进行后续激励。这一理论包括强化理论和归因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亚伯拉罕·马斯洛(A.H.Maslow)在其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需要层次理论,1954年他在《激励与个性》中又对这一理论做了进一步阐述,标志着这一理论的正式形成。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需要理解为一个复杂的、等级式系统,故称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需要分为自低而高的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的需要,指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生理性需要,包括人对食物、水、空气、住房、性等方面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满足和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是最低层次的需要,也是其他需要的基础。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