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
慎独: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主人
(《中国教育报》记者张以瑾)
琴音、流水、茶香、墨迹……一切都让人平心静气、神思怡然。走进闫华英一手布置的“养心堂”,让人感受到的不只是校长个人的文化品位,还有包头团结四小的育人追求。“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自幼热爱传统文化的闫华英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慎独”,因为这意味着“最完美的生活态度,最理想的处世哲学,最具竞争力的个人素养”,而前提在于能否培养师生的自省、自觉、自律、自强意识。
从“慎独”的实践化和生活化开始,闫华英不断丰富着“慎独教育”的内涵,也不断推动着团结四小的变革。五年来,“慎独教育”在重塑师生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面貌的同时,也让学校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教育品牌。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闫华英所推动的“慎独教育”也带给我们这样的思考:如何发掘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如何找准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
一、“慎独教育”,根植传统文化的办学理念
因为办学效益不佳,团结四小曾有过一段被合并的历史。现在,尽管老师们不愿多谈往事,但是“过去”在教师的言谈中经常以对比的方式出现,或是警醒,或是激励。
2006年年底,闫华英回到团结四小任校长。两年前,她曾是这里的副校长。上任后,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整体分析校情”。她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现象是,该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多,独生子女多,与这“两多”现象密切相关的问题是学生行为散漫,自我管理成问题。尽管这不是制约学校发展的根本原因,但是如果学校的应对方式不当就会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